以下信息为主动公开的研究生招生宣传信息
目录
孙京臣   更新日期: 2024年12月8日
孙京臣,男,汉族,1971年5月生,山东莱州市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博、硕导。
工作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行政职务  副院长
邮政编码  510642
通讯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
单位电话  020-85280366
邮箱地址  cyfz@scau.edu.cn
个人简介
孙京臣,男,1971年5月生,博士,现任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动物科学学院副院长、专业主任,广东省教育厅工程中心主任,《广东蚕业》主编。1997年华南农业大学硕士毕业留校任教至今,2004年中山大学获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2013-2014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主要开展家蚕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及结构机理,包括杆状病毒载体表达系统和生物反应器研究,病毒冷冻电镜三维重构研究等。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昆虫病理学》、《基因工程》、《细胞生物学》等多门课程。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部级等科研项目30多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eLIFE等学术刊物发表相关研究论文50多篇,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奖励2项和厅局级奖励2项,获发明专利授权5项。
工作经历
1997-至今,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任教员、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6-2007年,复旦大学访问学者。
2013-2014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访问学者。
教育经历
1990-09~1994-06 山东农业大学,本科
1994-09~1997-06 华南农业大学,硕士
2001-09~2004-06 中山大学,博士
获奖荣誉
1 广东蚕桑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应用,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13(排名第1)
2 广东蚕苗高效安全养殖技术推广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丰收奖)三等奖,2013(排名第1)
3 蚕苗工厂化培育技术,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2011(排名第1)
4 果叶两用桑“大10”的引种和桑果汁加工技术推广应用,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2008(排名第1)
5 广东蚕种微粒子病防控与治疗新技术体系研究,省部级成果登记证书,2016(排名第2)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第四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委员,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第一届兽药评审咨询专家。
《广东蚕业》主编。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主要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及结构机理,包括杆状病毒载体表达系统和生物反应器研究,病毒冷冻电镜三维重构研究等。
科研项目
(1)BmCPV的spike-A突刺蛋白去泛素化酶功能及其促进病毒增殖机制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4-2027。
(2)BmNPV病毒冷冻电镜高分辨结构解析及其受体识别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9-2022。
(3)基于冷冻电镜近原子分辨率三维结构的BmCPV复制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7-2020。
(4)家蚕杆状病毒多重展示系统的构建及其应用于多价疫苗的模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5-2017。
(5) 基于BmCPV高分辨侵染态结构和分子互作的入侵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2-2015。
(6)基于冷冻电子断层扫描的BmCPV入侵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9-2011。
发表论文
近年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主要代表作:
(1) In situ structures of the segmented genome and RNApolymerase complex inside a dsRNA virus.Nature,2015, doi:10.1038/nature15767.(IF2015=38.138)
(2) A putative ATPase mediates RNA transcription and capping in a dsRNA virus. eLife, 2015,4:e07901(IF2015=8.303).
(3)Atomic model of a cypovirus built from cryo-EM structure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 of mRNA capping.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 2011, 108(4): 1373-1378. (IF2011=9.681).
(4)Construction of a Baculovirus-silkworm Multigene Expression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on Producing Virus-like Particles. PLoS ONE, 2012,7:e0032510.(IF2012=3.73).
(5) Non-uniqueness of factors constraint on the codon usage in Bombyx mori.BMC Genomics, 2015, 16:35(IF2015=3.867).
(6) Analysis of codon usage bias of mitochondrialgenome in Bombyx mori and its relation to evolution.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2014,14:262(IF2014=3.368)
(7)Electron tomography reveals polyhedrin binding and existence of both empty and full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 particles inside infectious polyhedra. Journal of Virology.2011,85(12):6077–6081(IF2011=5.402)
(8)A novel economic method for high throughput production of recombinant baculovirus by infecting insect cells with Bacmid-containing diminopimelate-auxotrophic Escherichia coli.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10, 145(1): 23-29. (IF2010=2.97)
专著教材
1 《生物化学过程工程学》(副主编,科学出版社: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2008年出版)
2 《生物化学过程工程学实践指导》(参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3 《细胞生物学实验 指导》(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版,2013年第2版)
科研创新
1一种提高重组杆状病毒表面展示效率的方法,201610235815.7,2016(排名第1)
2一种生产人源胶原蛋白Ⅱ型的方法,201410579575.3,2014(排名第1)
3双控干热空气处理库及其处理方法,ZL.2013.1.0221591.0,2015(排名第3)
4侵染蛋白介导生产重组杆状病毒粒子方法,ZL.2008.1.0140646.4,2011(排名第3)
5构建重组杆状病毒的方法,ZL.2008.1.0140644.5,2011(排名第3)
6BmNPV-家蚕幼虫多基因表达系统构建方法,ZL.2008.1.0140645.X,2011(排名第3)
7双控干热空气处理库,ZL.2013.2.0322443.3,2013(排名第3)
8一种利用家蚕生物反应器普兰林肽(PA)的方法,201510053226.2,2015(排名第4)
教学活动
本科生课程: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昆虫病理学、蚕病学
博/硕士生课程:分子细胞生物学、生命科学研究进展、高级昆虫病理学等
指导学生
指导硕士研究生 60多 人,其中博士生 15 人。
我的团队
主要专注于病毒分子生物学和结构生物学、MultiBac多基因表达和展示系统研究,与美国UCLA 大学等合作开展了CPV 病毒冷冻电镜原子分辨率结构解析与功能等研究成果,发表在 Nature、PNAS、eLife 等期刊。
长按下图进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