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信息为主动公开的研究生招生宣传信息
目录
刘吉平   更新日期: 2025年2月27日
刘吉平,男,汉族,1968年4月生,江西玉山县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博、硕导。
工作单位   蚕丝科学系
邮政编码  510642
通讯地址  动物科学学院蚕桑系
单位电话  020-85281459
邮箱地址  liujiping@scau.edu.cn
个人简介
刘吉平,男,1968年4月生,籍贯江西玉山,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亚热带蚕病防控岗位科学家、桑树柞树细菌病毒病岗位科学家。
工作经历
1991年7月毕业留校,从事家蚕病理学教研和生产推广工作;
1993年3~10月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中心从事科研合作工作;
1994年1~4月在中山医科大学开展科研合作工作;
1996年12月被学校评聘为讲师;
1998年,经学校选拔推荐为第二批中层后备干部;
2001年5~7月,在埃及执行中埃蚕桑科技合作项目;
2001年4月至2004年4月,前后6次,累计一年有余在英国Leeds大学开展科研合作;
2001年12月被学校评聘为副研究员;2002年5月被评聘为硕士生导师;
2005~2007年兼任动物科学学院蚕丝科学系系副主任、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蚕丝科学系教工第一党支部支部书记;
2005年8月至12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聘为蚕业顾问;
2006年12月被选拔为校级“千百十”培养对象;
2007年7月17日被动物科学学院任命为蚕丝科学系系主任,蚕学专业主任,兼教工党支部书记;
2008年11月~2009年3月韩国水源大学访问学者。
2008年12月至今,被聘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亚热带蚕病防控岗位科学家;
2010~2014年被学校聘任为蚕学专业主任;
2011年7月-2015年6月续任蚕丝科学系系主任,兼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并负责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心对外交流事务;
2016年12月至今被学校评聘为推广教授;
2021年10月至今,被聘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桑树柞树细菌病毒病防控岗位科学家;
2022年5月被评聘为博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1987.9-1991.7,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蚕学专业本科学习,获农学学士学位;
1996.9-1999.6,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在职研究生,获农学硕士学位;
2002.9~2005.12,华南农业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在职博士,获农学博士学位。
获奖荣誉
科研奖励:获得科研成果奖励13项,分别是2020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1,2021),2019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排名第1,2020),2018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排名第1,2019),2015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1,2016),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1,2016),2013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排名第1,2015);2024年度广西产学研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2,2024);第十六届中国商业联合会服务业科技创新奖(排第2,2025);2015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2,2015),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排名第2,2010);2012年湖南省农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2,2012);2011-2013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6,2013),2021年度广西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3,2022),中国农学会2005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排名第1)。

教研奖励:结合校园网开展系列主讲课程的网络教学课件的建设和生物信息学学习交流平台的架构等,相继获得了8项教改奖励。校级优秀计算机教学软件一等奖(2003),校优秀计算机教学软件三等奖(2003);2004年度高校优秀网络课件(2005);华南港澳地区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2005年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高等教育组网络课程三等奖及优秀奖(2006);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优秀奖(2010);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5);此外,“昆虫生理生化双语课教学改革”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第2,2013)。                                  
荣誉:南粤优秀教师(教坛新秀)(2000);华南农业大学教书育人奖(2003,2008);2024年度“广东好人(敬业奉献)”(2024);2023年度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生产力促进奖(服务精英)一等奖;2024年度广东省生产力促进协会科技创新促进奖二等奖(2024);2024年广东省农技协优秀科技志愿服务者;2023年度广东省生产力促进协会科技创新促进奖科技服务突出贡献奖(技术研发)一等奖;2023年度广东农技“轻骑兵”十大优秀“短视频+农技达人,百位优秀农村乡土专家;广东省蚕学会技术推广奖(2024);2006年12月被选拔为学校“千百十”培养对象;动物科学学院“优秀共产党员”(2009、2015)、“优秀班主任”(2012)、“2012年度本科教学优秀教师”(2013),和学校“就业工作积极分子”(2014)、“国际化建设工作先进个人”(2012),学院2018年度“教学十佳”(2019);学院2019年度“科研十佳”(2020);广东省蚕学会创新科技奖(2019)。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兼任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蚕业顾问(2005-2006)、国际无脊椎动物病理学会(SIP)微孢子虫分会理事(2007-2009)、黑海里海地中海沿岸蚕丝协会(BACSA)蚕病防控顾问、中国丝绸协会理事(2007-)、国家科技特派团专家、全国桑蚕标准委员会委员、国家蚕桑科学技术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蚕学会家理事兼栽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和中国蚕学会国际合作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蚕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丝绸协会特聘专家;广西蚕业指导总站(蚕业科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广西蚕桑茧丝绸产业循环经济宜州示范基地顾问,广东省地理标志专家库专家,广东省果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会理事、广东省农业科技特派员、 广东省农技协人才库高层次人才专家、广东省农村科技专家服务团成员、广东省农技协科技志愿服务团成员、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蚕业科学》和《中国蚕业》编委等。
研究领域
桑树病害防控、蚕桑资源利用、蚕病防控、农业微生物学、食品安全与生物技术等
科研项目
2001至今相继主持完成了各级科研课题20项,其中国家蚕桑产业体系桑树细菌病毒病防控岗位专家项目(2016-2020)、国家蚕桑产业体系亚热带蚕病防控岗位专家项目(2008-2015)、中英高等教育合作项目(HEL)、中埃政府双边科技合作项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项目、国家“十五”攻关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星火计划项目;以及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蚕业星火技术产业带和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专项、省级农业标准化专项、省部产学研项目等,校长基金课题3项,以及横向课题6项,副主持广东省攻关计划项目(国际合作配套项目)1项,均分别通过相关单位的结题验收;还分别参加了国家“863”子课题2项、“973”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及农业部公益行业专项2项。现正主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蚕桑)岗位专家项目(2021-2025)、财政部商务部2023年度外经贸发展专项及横向课题,各项目进展良好。
发表论文
在蚕桑资源开发利用、蚕桑病虫害防控及生物技术方面发表论文140余篇,部分代表论文:
1.刘吉平*,曹阳,Smith J.E.,徐兴耀.模拟感染家蚕微粒子病的PCR分子诊断技术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2), 1925-1931
2.刘吉平*,程伟  晏育伟,魏建影,杨吉龙.基于EB1基因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法检测感染家蚕微粒子病的蚕卵.昆虫学报, 2015,58(08):846-855
3.刘吉平*,吕思行,米红霞.生物防治白僵菌与家蚕病原白僵菌的生物学特性初步比较.  蚕业科学, 2011, 37(3):0442-0448
4.刘吉平*,曾玲.Calcofluor White M2R荧光染色法识别家蚕微孢子虫. 昆虫学报, 2007, 50(11): 1185-1186
5.吕思行,刘吉平*,汤历,李香霖,米红霞,杨吉龙,晏育伟,徐树兰.两广地区家蚕白僵菌的SSRs遗传多样性. 昆虫学报, 2012, 55(10):1142-1148
6.Luo L, Zhang X, Wu X, Liu W, Liu J*. Identification of Gonatophragmium mori Causing Mulberry Zonate Leaf Spot Disease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ir Biological Enemies in Guangxi, China. Plant Dis. 2024 Jan;108(1):162-174. doi: 10.1094/PDIS-04-23-0738-RE. Epub 2024 Jan 22. PMID: 37552161.
7.Yuan T, Qazi IH, Yang P, Zhang X, Li J, Liu J. Analysis of endophytic bacterial flora of mulberry cultivars susceptible and resistant to bacterial wilt using metagenomic sequencing and culture-dependent approach. World J Microbiol Biotechnol. 2023 Apr 17;39(6):163. doi: 10.1007/s11274-023-03599-z. PMID: 37067654.
8.Yuan T, Qazi IH, Li J, Yang P, Yang H, Zhang X, Liu W, Liu J*. Analysis of changes in bacterial diversity in healthy and bacterial wilt mulberry samples using metagenomic sequencing and culture-dependent approaches. Front Plant Sci. 2023 Aug 23;14:1206691. doi: 10.3389/fpls.2023.1206691. PMID: 37680359; PMCID: PMC10481342.
9.刘吉平*,王永宾,魏建影,辛锦兰.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PCR检测及其部分序列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1, 30(6):1-6
10.袁婷,罗龙辉,张雪吟,刘吉平*. 桑茄科雷尔氏菌IMSA-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22, 43(04): 89-98
11.孙勋勋,周轶楠,黄吉雷,易辉玉,田铃,刘吉平*.两种桑树病毒的形态观察与检测[J].植物保护,2019,45(05):252-258
12.孙勋勋,杨宏宇,周轶楠,刘吉平*.桑花叶型萎缩病相关病毒的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J].广东农业科学,2019,46(08):111-117.
13.杨宏宇,周轶楠,孙勋勋,王亚洁,王狗旦,陈杰湖,易辉玉,刘伟强,黄志君,田铃,刘吉平*.桑源阴沟肠杆菌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J].蚕业科学,2019,45(03):321-330.
14.罗龙辉,王继承,刘吉平*.  桑细菌性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全基因组序列分析[J]. 植物保护,2022,48(01):44-51+89.
15.Qazi IH, Yuan T, Yang S, Angel C, Liu J*.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 phylogenetic analyses of MetAP2 gene and protein of Nosema bombycis isolated from Guangdong, China. Front Vet Sci. 2024 Jun 28;11:1429169. doi: 10.3389/fvets.2024.1429169. PMID: 39005720; PMCID: PMC11239577.
16.罗龙辉,张兴楠,孟芳,黄裕鑫,刘吉平*.  2种桑树病原真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22,43 (05):54-60.
17.罗龙辉,黄裕鑫,孟芳,袁婷,张兴楠,王亚琴,刘吉平*.  广州桑园桑树根结线虫的形态学与分子鉴定[J].   蚕业科学, 2021, 47(02):147-155.
18.王继承,孙勋勋,罗龙辉,刘吉平. 4种桑树土传病原生防细菌的分离与鉴定[J]. 蚕业科学,2020,46(01):31-36.
19.Zhou Y, Yang H, Liu J*. Complete Genome Sequence of Enterobacter roggenkampii Strain KQ-01, Isolated from Bacterial Wilt-Resistant Mulberry Cultivar YS283. Plant Dis. 2021 Mar;105(3):688-690. doi: 10.1094/PDIS-07-20-1468-A. Epub 2021 Jan 6. PMID: 32840429.
20.Luo L, Huang Y, Liu J*. Genome Sequence Resources of Klebsiella michiganensis AKKL-001, Which Causes Bacterial Blight of Mulberry. Mol Plant Microbe Interact. 2022 Apr;35(4):349-351. doi: 10.1094/MPMI-09-21-0222-A. Epub 2022 Mar 14. PMID: 35285669.
21.Luo L, Zhang X, Meng F, Wang Y, Zhou Y, Liu J*. Draft Genome Sequences Resources of Mulberry Dwarf Phytoplasma Strain MDGZ-01 Associated with Mulberry Yellow Dwarf (MYD) Diseases. Plant Dis. 2022 Aug;106(8):2239-2242. doi: 10.1094/PDIS-12-21-2671-A. Epub 2022 Jun 21. PMID: 35728098.
22.Yuan, Ting; Qazi, Izhar Hyder; Huang, Xinpeng; Liu, Jiping.  Rapid detection of virulence-related genes by multiplex PCR in five pathogenic bacteria of mulberry bacterial wilt[J].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Heidelberg Vol. 11, Iss. 1,  (Dec 2024): 72. DOI:10.1186/s40538-024-00583-z
专著教材
自编“生物信息学”和“现代网络信息检索与文献综述”课程讲义2部;参编出版教材、著作6部,分别是《生物信息学》、《昆虫生理生化(教材)》、《桑树活性物质研究》、《蚕业经济与丝绸贸易》、《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控技术》、《中国桑树栽培学》。
科研创新
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43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项;
作为第二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
现申请实审中的发明专利19项(均排名第一),其中有3项同时申请了国际PCT专利。
主要发明专利:
1.HMG1 GENE AND USES THEREOF IN MICROSPORIDUM MOLECULAR DETECTION,US10435759B2
2.一种快速提取微孢子虫DNA的方法,ZL200610011374.9
3.一种家蚕浓核病毒BmDNV的PCR快速检测的方法,ZL201010617198.X
4.一种桑叶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ZL201110085915.3
5.一组应用于检测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引物及检测方法,ZL201110085935.0
6.一组引物及其在家蚕微孢子虫的快速检测方面的应用,ZL201110141178.4
7.一种家蚕病原微孢子虫LAMP可视化快速检测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ZL201310026870.1
8.一种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RT-LAMP检测用引物组及检测试剂盒,ZL201310215962.4
9.一种白僵菌的分离纯化方法,ZL201310566645.7
10.一种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ZL201410099689.8
11.septin1基因在检测家蚕微孢子虫中的应用,ZL201410279224.0
12.EB1基因在检测家蚕微孢子虫中的应用,ZL201410279223.6
13.一组微孢子虫分子通用检测引物及其试剂盒,ZL201410755669.1
14.一组家蚕蚕卵微孢子虫的LAMP检测引物及试剂盒,   ZL201410592795.X,PCT/ZL2015/088349
15.HMG1基因及其在家蚕微孢子虫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ZL201410755670.4,PCT/CN2015/088443
16.家蚕微孢子虫Met-AP2基因及其应用,ZL201510029801.5,PCT/CN2015/088367
17.一种蚕用气体消毒剂及其应用,ZL201510444565.3
18.家蚕微孢子虫DNA2基因及其应用,ZL201710301862.1
19.桑葚病原菌高通量鉴定及种属分类的方法,ZL201710064068.X
20.桑树白粉病病原菌Phyllactinia mori 的核糖体RNA序列及其应用,ZL201710064070.7
21.ITS1基因在检测白粉病病原Erysiphe alphitoides中的应用,ZL201811623059.0
22.一种快速鉴别中药材僵蚕中白僵菌真伪的分子鉴定方法,ZL201710354083.8
23.一种植物病原真菌的分子检测方法及试剂盒,ZL201710340557.3
24.一种桑树病原菌高通量鉴定及种属分类方法及其应用,ZL201710064067.5
25.一组桑树细菌性枯萎病病原菠萝泛菌的PCR检测引物及应用,ZL201910441478.0
26.桑树黑斑病病原菌的核糖体RNA序列及其应用,ZL201710064069.4
27.柞树白粉病病原菌Erysiphe alphitoides核糖体RNA基因及应用,ZL201811625607.3
28.桑假尾孢菌rDNA序列及其在桑假尾孢菌分子检测中的应用,ZL201710340559.2
29.桑树植原体ltrA基因及其在桑树植原体分子检测中的应用,ZL201910927209.5
30.一种桑树病害的生防菌及其应用,ZL201910282354.2
31.柞树早烘病病原菌Septoria sp的核糖体RNA序列及其应用,ZL201811574086.3
32.桑源阴沟肠杆菌特异序列和引物组Yt4及其在检测阴沟肠杆菌方面的应用,ZL201810326627.4
33.一种桑树拟干枯病病原菌的线粒体全基因组DNA及其应用,ZL202010017833.4
34.一组桑树细菌性枯萎病病原克雷伯氏菌的PCR检测引物及应用,CN202010019046.3
35.桑树细菌性枯萎病病原克雷伯氏菌的LAMP检测引物组、试剂盒及其应用,CN202110536853.7
36.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和/或其发酵液的应用,CN202111046140.9
37.一种基于核糖体28s基因检测桑轮纹病的方法, CN202011607776.1
实用新型专利:
38.一种多功能数码液晶显微镜,ZL201320133424.6
39.一种目镜和显示屏同步显示的多功能数码液晶荧光显微镜ZL201420271367.2
40.一种适用于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培养装置ZL201320717411.3
41.养殖环境中气体浓度及生理指标的检测系统ZL201620327334.4
42.蚕养殖环境中的气体浓度及生理指标的综合检测系统ZL201620323447.7
43.一体化养蚕装置ZL201621446991.7
44.一种智能化养蚕箱ZL2021228292824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45.“Microsporidian Gene Assemble Tool software”2013年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013SR065374)
46.“Plant Pathogen Detection Software(简称PPD)”2019年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019SR1408311)
教学活动
主讲本科生专业课“蚕学概论”、“蚕病学”、“蚕业经济管理(双语)”和选修课“生物信息学”及“现代网络信息检索与文献综述”等7门本科生课程以及“蚕桑资源利用”、“动物学专业英语”等8门研究生课程;近5年指导本科生实习39人,指导本科毕业论文7人。主持完成校级教改课题15项,主持完成省级质量工程等教改课题3项。
自2003年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74余名,已经毕业60名,其中有2名越南研究生;在读博士生2名,巴基斯坦博士后1名;指导的2021届农业专业硕士罗龙辉、2023届袁婷分别获得学校优秀硕士论文;2018-2024年指导研究生获得中国蚕学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蚕桑生物技术创新大赛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优秀奖2项;2023年指导研究生获《首届全国桑树产业发展青年科学家论坛》二等奖1项,获2023年广东省研究生学术论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药”“绿色植保”创新发展论坛口头报告“优秀奖”1项、论文评选“优胜奖”1项。
指导学生
2002年被评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后,自2003年9月开始了招收培养研究生工作,平时坚持每月召开2~3次读书报告、不定期安排学生参加国内学术会议或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生产中的科研问题,实现教学相长。至今作为第一导师和第二导师共指导了18届58名研究生完成了硕士学位的研究工作,均获得了硕士学位,现作为一导在指导13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2名,博士后1名。
国际学生培养方面,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指导培养了印尼茂物农业大学Andi Sadapotto博士生来本课题组的学习研究工作,并于2010年完成了博士论文的写作和答辩;此外还分别培养了2名越南留学生阮翠幸(2012届)、Do Tien Huan(杜进勋)(2016届)均顺利毕业并获得了硕士学位,其中Do Tien Huan两次获得“广东省政府来粤留学生奖学金”。
我的团队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桑树柞树细菌病病毒病防控岗位科学家(CARS-18- ZJ0304)项目团队由5名教师2名合同制外聘成员及研究生组成。教师分别是:
1.黄志君 博士/副教授 1971.08 负责桑树桑树昆虫研究;
2.刘伟强 硕士/高级实验师 1972.12 负责桑树栽培管理工作;
3.易辉玉 博士/讲师 1981.11 负责桑树病虫害防控研究工作;
4.田铃 博士/教授 1980.02 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
5.邹振华    科研助理;
6.刘芬       实验室工人。
长按下图进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