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更新日期:2024年10月14日
姓 名 周爱梅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1年9月 籍贯 江西永新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
技术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博导
行政职务 Email zhouam@scau.edu.cn
工作单位 食品学院 邮政编码 510642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单位电话 020-85286234
个人主页
个人简介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南昌大学食品化学专业本科毕业,1996年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同年分入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工作至今;2002- 2005年在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专业攻读博士,并取得博士学位。2002和2008年曾两次去泰国宋卡王子大学进行科研合作与交流。2013.7-2014.7,在美国马里兰大学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从事纳米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为广东省高校天然活性物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平台副主任、广东省功能食品活性物重点实验室及广东省天然活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骨干成员。曾担任广东省食品工业协会食品添加剂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技术组专家等社会兼职,现担任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广东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食品学会海洋食品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兼职。主要从事食品化学与功能食品活性物、农产品与水产品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
      科研方面:总计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170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课题20多项,包括: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广东省重大人才工程“扬帆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项目1项、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项、广东省科技厅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1项等;参加国家、省部级等项目40多项;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已授权13项,其中2项专利已成功转让;获得2023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教学方面:主持省级和校级教改项目7项,其中《食品化学》在线开放课程在“学银在线”进行推广应用,选课人数累计4743人,页面浏览量累计超263万人次,18所高校利用本课程慕课开展SPOC教学,在校内外取得很好的推广应用效果;共发表教改论文7篇;主编教材2部,副主编教材3部,参编教材5部;获得2020年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教学优秀案例(课程类)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工作经历
1996年4月-至今,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工作至今。
教育经历
1、1989.9-1993.7   南昌大学食品化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
2、1993.9-1996.4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工程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3、2002.9-2005.7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
4、2002.7-2002.8   泰国宋卡王子大学进行科研合作与访问交流
5、2008.8-2008.8   泰国宋卡王子大学进行访问交流
6、2011.3-2011.7   教育部直属出国培训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出国培训部”参加英语高级培训班
7、2013.7-2014.7   美国马里兰大学营养与食品科学系国家公派访问学者从事纳米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获奖、荣誉称号
科研获奖:
1、2023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2020年潮州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3、2018年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排名第二)
4、2017年潮州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排名第二)
教学获奖:
1、2023年“CIFST-第十届IFF营养与健康学生创新大赛”三等奖(指导老师)
2、2021年食品化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评广东省课程思政一流本科课程(排名第二)
3、2020年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教学优秀案例(课程类)二等奖(排名第一)
4、2020年食品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获评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排名第一)
5、2017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6、2004年华南农业大学“教书育人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1、1997-至今,广东省食品学会,会员(现为永久会员) 2、2006-2014,广东省食品工业协会食品添加剂分会,常务理事 3、2007-04-10至2011-04-10,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技术组专家 4、2011-11-07至今,广东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5、2017-07-01至2022-07-01,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 6、2019-01-01至今,广东省食品学会第三届海洋食品专业委员会,委员 7、2020-03-02至今,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审稿专家 8、2020-05-01至今,食品与发酵工业,论文评审专家
研究领域
1、食品活性物的分离纯化与活性评价及产品研发;
2、功能活性肽的制备及产品研发;
3、海洋低值鱼与淡水鱼的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
4、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
5、功能成分的稳态化技术研发。
科研项目
主持的代表性课题:
1、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cAMP/GCG/GLP-1信号通路介导的广佛手多糖降血糖机制研究,2023.1-2025.12
2、广东省科技厅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佛手果主要活性成分在酸奶中的应用转化与产业化示范,2023.1-2025.12
3、广州市重点研发计划农业和社会发展科技项目专题项目,南瓜籽功能活性成分绿色高效萃取及产品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2022.4-2025.3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水分迁移的中超高压耦合热处理改善鱼糜凝胶特性分子机制研究,2020.1-2023.12
5、潮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省科技领域专项资金),佛手香黄养胃护胃功效研究及其产业化应用,2020.3-2023.2
6、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超高压耦合热处理诱导水分迁移改善鱼糜凝胶特性的分子机制研究,2019.10-2022.9
7、企业委托项目,芦笋蜜柚深加工技术开发,2019.3-2022.3
8、企业委托项目,潮汕特色老香黄的成分变化及养胃消滞活性评价研究,2019.1-2020.12
9、广东省重大人才工程——“扬帆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项目,潮州市特色佛手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7.8-2022.12
10、广东省科技计划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项目,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海洋低值鱼鱼油的关键技术及萃取残渣的综合利用研究,2015.10-2018.9
11、广东省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特色凉果安全深加工关键技术集成及产业化,2014.12- 2017.11
12、广州市科技计划重大专项,“泮塘五秀”营养粉生产工艺的研究及产业化,2012.5- 2013.12(合作单位负责人)
13、广东省省部产学研结合重点项目,特色佛手果精深加工技术与产业化,2012.2-2015.2
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超高压诱导淡水鱼糜凝胶及其形成机理研究,2012.1- 2014.12
15、广东省科技计划农业攻关项目,南瓜功能粉的工艺技术及其产业化研究,2011.1- 2012.12
16、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南瓜粉的生产工艺技术及其产业化研究,2010.7- 2013.7(合作单位负责人)
发表论文
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科研论文近170篇,近五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的SCI/EI代表性论文:
1、Two Novel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ACE) Inhibitory and ACE2 Upregulating Peptides from the Hydrolysate of Pumpkin ( Cucurbita moschata ) Seed Meal[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24, 72(19): 10909-10922.
2、Elucidat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water migration in myosin gels of Nemipterus virgatus during low pressure coupled with heat treat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23, 253:126815.
3、Gastroprotective Effects of the Aqueous Extract of Finger Citron Pickled Products against Ethanol-Induced Gastric Damage: 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J]. Foods, 2023, 12(12):2355.
4、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y of a polysaccharide from finger citron extracted by continuous phase-transition extra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23, 240:124491.
5、The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bergamot-derived dietary fiber alleviating high-fat diet-induced hyperlipidemia and obesity in rats.[J]. Food&function, 2022, 13(15):8228-8242.
6、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 of optimal low-level pressure coupled with heat treatment to improve the gel properties of Nemipterus virgatus surimi combined with water migration[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22, 157:111230.
7、The mechanism of low-level pressure coupled with heat treatment on water migration and gel properties of Nemipterus virgatus surimi[J]. LWT, 2021, 150:112086.
8、Insight into the Effect of Ice Addition on the Gel Properties of Nemipterus virgatus Surimi Gel Combined with Water Migration[J]. Foods, 2021, 10(8):1815.
9、Variations of volatile flavour compounds in finger citron (Citrus medica L. var. sarcodactylis) pickling process revealed by E-nose, HS-SPME-GC-MS and HS-GC-IMS[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20, 138:109717.
10、A Novel Continuous Phase-Transition Extraction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Finger Citron Essential Oil Extract[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 Society, 2020, 98(9):911-921.
11、Identification of Flavoanoids From Finger Citron and Evaluation on Their Antioxidative and Antiaging Activities[J]. Frontiers in Nutrition, 2020, 7: 584900.
12、A novel antioxidant peptide purified from defatted round scad (Decapterus maruadsi) protein hydrolysate extends lifespan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J]. 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 2020, 68:103907.
13、Optimization in continuous phase-transition extraction of crude flavonoids from finger citron fruit and evaluation on their antiaging activities[J]. Food Science&Nutrition, 2020, 8(3):1636-1648.
14、Changes of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greater lizardfish (Saurida tumbil) surimi gels treated with high pressure combined with microbial transglutaminase[J]. Journal of 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 2019, 43(10): e14150.
15、不同处理方式对金线鱼肉肠冷藏期间品质特性的影响[J/OL]. 食品科学, 1-15.
16、不同提取方法对井冈蜜柚皮精油组成与性质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24, 45(3):83-97.
17、超高压耦合热处理过程对鳙鱼鱼糜凝胶特性及水分迁移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44(23):70-79.
18、温-压结合处理对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及凝胶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44(09):455-464.
19、老香黄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体外胃黏膜保护活性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44(19):440-448.
20、基于酶活力和细胞模型分析广佛手多糖降血糖活性及作用机制[J]. 食品科学, 2022, 43(23):149-157.
21、多糖降血糖活性构效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1, 42(23):355-363.
22、基于GC-MS和GC-IMS联用法分析不同采收期广佛手精油挥发性成分[J]. 食品科学, 2021, 42(16):193-202.
23、基于GC-MS与GC-IMS技术对四种柚皮精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检测[J].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42(15):256-268.
24、基于电子鼻、GC-MS和GC-IMS技术分析老香黄发酵期间的挥发性成分变化[J].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42(12):70-80.
25、南瓜膳食纤维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脂作用[J].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42(1):322-327+333.
26、蓝圆鲹鱼油微胶囊稳定性分析及其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J]. 食品科学, 2020, 41(21): 66-72.
27、两种方法提取佛手渣多糖及其对巨噬细胞RAW264. 7免疫调节活性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20, 41(15): 179-187.
28、低温连续相变萃取对蓝圆鲹鱼蛋白结构的影响及其抗氧化肽制备工艺优化[J].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40(12): 199-205.
29、基于酪蛋白酸钠/EGCG/阿拉伯胶自组装构建EGCG纳米粒及其形成机制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40(10): 93-101+108.
30、虾头、虾壳抗氧化肽的分离纯化及其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抗氧化作用[J]. 食品科学, 2019, 40(3): 56-63.
31、蓝圆鲹鱼油微胶囊的结构表征与体外消化特性[J]. 食品科学, 2019, 40(1): 117-122.
出版专著和教材
1、副主编:食品添加剂(第2版)(高等学校专业教材,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立项教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2
2、第三主编:食品添加剂(第4版)(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21
3、第三主编:食品添加剂(第三版,“十三五”精品课程建设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6
4、副主编: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5、参编:食品添加剂(“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6、参编:食品化学(“十二五”规划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7、副主编: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第一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精品课程建设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8、参编:食品化学与分析综合实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9、参编:食品化学综合实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10、参编:食品添加剂(新领域精细化工丛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科研创新
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项:
1、一种来源于南瓜籽饼粕的活性肽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ZL202311265549.9,2024
2、一种佛手黄酮咀嚼片的制作工艺,ZL201810559359.0,2022
3、一种绿色高效萃取佛手黄酮的方法及佛手黄酮,ZL201810559381.5,2021
4、一种佛手黄酮提取物及其分离纯化方法,ZL202010052485.4,2021
5、一种低温连续相变提取蓝圆鲹鱼油的方法及蓝圆鲹鱼油,ZL201610040968.6,2019
6、一种低温连续相变提取佛手果精油的方法及佛手果精油,ZL201410539556.8,2018
7、一种佛手果汁饮料的制备方法,ZL201310469294.8,2016
8、一种优质六齿金线鱼鱼糜制品及其制备方法,ZL201410039609.X,2015(已转让)
9、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泮塘五秀营养粉丝及其制备方法,ZL201310491372.4,2015
10、一种富含膳食纤维和黄酮的泮塘五秀营养粉丝及其制备方法,ZL201310491364.X,2015
11、一种南瓜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南瓜膳食纤维,ZL201210430042.X,2014(已转让)
12、一种南瓜粉丝及其制备方法,ZL201210338238.6,2013
13、对虾加工下脚料的应用及氨基酸饮料和制备方法,ZL200910193616.4,2012
教学活动
为本科生讲授食品化学、食品添加剂、食品化学实验、食品化学综合实验课程,为研究生讲授高级食品化学、食品添加剂研究专题课程。教学效果良好,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与创新,是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第一位开展专业课双语教学的老师,具有双语教学资格。主持省级和校级教改项目7项,包括:2022年《食品化学》课程思政示范团队(校级)、2020年《食品化学》在线开放课程(省级)、2020年《食品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省级,获评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食品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校级)、2018年《食品化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校级,后升级省级项目)、2015年《食品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2014年《食品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校级),其中《食品化学》在线开放课程在“学银在线”进行推广应用,选课人数累计4743人,页面浏览量累计超263万人次,18所高校利用本课程慕课开展SPOC教学,在校内外取得很好的推广应用效果。
指导学生情况
截止到2024年,本人以第一导师共指导已毕业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36名,在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13名。
我的团队
本人所在的研究团队为“食品生物化学与功能成分利用”研究团队,本研究团队由广东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原主任委员、原食品学院院长、省政府参事陈永泉教授创立。团队主要在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添加剂、水产资源生物化学与应用、功能成分与功能评价、功能成分的应用技术与新型功能食品开发等领域进行研究工作。重点研究食品功效成分理化及生物性质;药食源性动植物功能食品及保健品开发;食品添加剂与新型功能性成分高效分离制备技术、结构鉴定与功能解析等。目前已建立“广东省食品功能活性物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天然活性物工程技术中心”、“广东省天然活性物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平台”及 “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示范基地”四个研究平台。团队拥有实验用房约2410平方米,中试车间500平方米,大型精密仪器总价值约2500万元(包括各种大型精密分析仪器设备,分离萃取、浓缩、膜过滤及干燥等研发设备,功能性评价设备等);可实现大部分天然活性产物(如植物多酚、活性多糖、活性多肽、功能性油脂等)的提取分离与纯化,并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功能性成分的体内外活性评价体系(包括抗氧化、抗衰老、抗炎、抗菌、抗肿瘤、降血压、降血糖等)。形成了一支富有活力的高素质研究队伍,现有科研教学人员25人(教授8人、副教授9人、高级实验师1人、科研助理7人),在读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150人,合计180余人,并与多个国际知名院校如美国玛萨诸塞州立大学、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马里兰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等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已承担国家、省部级等相关课题90多项,在国际著名杂志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Pre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Advance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emistry of Natural Compounds、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 Society、Carbohydrate Polymers、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AOAC International等及国内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近500篇,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等科研荣誉,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多项,主编、副主编或参编教材近20部,开发出系列功能食品、保健品及高效安全食品添加剂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