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2年4月21日
|
姓 名
|
蒋刚彪
|
性 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70年2月
|
籍贯
|
湖南邵阳
|
民 族
|
汉族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最后学位
|
|
技术职称
|
教授
|
导师类别
|
博导
|
行政职务
|
|
Email
|
gbjiang@scau.edu.cn
|
工作单位
|
制药工程系
|
邮政编码
|
510642
|
通讯地址
|
华南农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
单位电话
|
020-38297109
|
个人主页
|
|
|
个人简介
蒋刚彪,男,华南农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药物控制释放、生物与农业先进材料。2005年12月在中山大学高分子研究所获得“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学位,随后进入华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工作。2007年任副教授,2014年晋升为教授。201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D)和休斯顿大学(UH)国家公派访问1.5年。
共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CS Nano(IF15.9)、J Materials Chemistry A(IF12.7)、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IF13.3)、Carbon(IF9.6)、Carbohydrate Polymers(IF9.4)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0多篇(其中SCI一区论文22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项、广东省自然基金团队项目1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5项,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56项(授权30项); 2010年组建了“纳米载药技术广东省产学研合作研究平台”,专利成果转让2项并实现产业化生产。
主要科研成果:1. 应用天然高分子改性材料制备成喷雾成膜剂,获得性能优良的农作物防虫抗病液体农膜;2. 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负载缓释抗真菌药物,快速治愈真菌性角膜炎,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报》、《中国科学基金》中文版及英文版、《羊城晚报》、《广东科技报》等广泛报道,并入选2016年度中山大学十大科技新闻。
社会服务:科研兴趣主要集中在新型先进功能材料的应用与推广,为生物医药、农业、环境保护等提供新材料,为解决各行业的技术瓶颈提供新思路和实用技术。长期担任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委、教育部、广东省科技厅等重大科技项目的评审专家,担任《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Carbohydrate Polymer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多个一区期刊的资深审稿人。
教书育人:承担研究生《生物化工》、本科生《药剂学》等课程教学;对指导大学生科创实践有丰富经验和满腔热忱,历年指导林钻涛、黄晓仪、钟康、谭伟欣、黄锨航等5位制药工程系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9篇(其中一区论文6篇)。指导大学生参加“挑战杯”、“中国互联网+”、“中国创翼”等创新创业竞赛,获得全国银奖2次,全国三等奖2次,广东省一等奖3次;指导研究生连续三年获得3项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攀登计划”)资助,指导硕士生获得1次“广州市菁英计划”资助出国攻读博士,并指导大学生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首届羊城科创杯)获二等奖,获得40万元创业资助成立了科技中小企业。
工作经历
2006-至今在华南农业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2000-2002在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从事涂料开发工作;
1992-1997在湖南省邵阳市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工作。
教育经历
2005年于中山大学博士毕业;
2000年于中南大学硕士毕业;
1992年于邵阳学院毕业。
获奖、荣誉称号
1、2012年研制的新型物理防护材料大田推广技术获得云浮市科技成果登记和科学技术奖励。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1、《Polymer chemistry》、《Carbohydrate Polymers》等6个影响因子大于4的国际SCI期刊评审人;
2、美国化学会会员;
3、承担一家企业的科技顾问和技术支持。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
1、 生物医药材料(医学治疗、诊断材料)
2、 先进功能材料(各种具有创新性功能,具有较好应用前景和产业化转发前景的新材料)
3、 药物控制释放(可以用于多个领域的缓控释新材料及技术)
科研项目
主持2008年度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0874032)。经费33万。
主持2008年度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8B030301202)。经费4万。
主持2010年度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09B090300231)。经费30万。
共同主持2011年度广东省自然基金团队项目(S2011030003134)(五位核心成员之一,总经费200万)。执行年限2012.1-2016.12。经费40万。
主持2012年度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12B091100355)。经费30万。
主持2014年度广东省协同创新与平台环境建设项目(2014B090901037)。经费100万。
主持2015年度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504281842083)。经费100万。
主持2016年度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6A010103026)。经费30万。
主持2016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16YFD0800703)。经费40万。
主持2017年度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1671302)。经费66万。主持2019年度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1977127)。经费61万。
发表论文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代表性论文,近5年代表性论文(星号标注为通讯作者):
1.Tian Hu,..., Gang-Biao Jiang*.A robust self-regenerative hydrogel with applicability both as hydrated gel dressing and dry suture for seamless tissue fixation and repair.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2021 accepted. (1区, IF=9.9)
2. Wei-Xiong Li,..., Gang-Biao Jiang*.Facilely recoverable Pb(II) adsorbent based on Greigite (Fe3S4) loaded alginate aerogel with high adsorption efficiency. Chemosphere, 2021, DOI 10.1016/j.chemosphere.2021.133264. (2区,IF=7.1)
3. Tian Hu, ..., Gang-Biao Jiang*. A novel technique for Cd removal from soil based on alginate-derived floatable sphere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1,414: 128777. (1区, IF=13.3)
4. Xian-Hang Huang, ..., Gang-Biao Jiang*. Transparent floatable magnetic alginate sphere used as photocatalysts carrier for improving photocatalytic efficiency and recycling convenience.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21, 254: 117281. (1区, IF=9.4)
5. Min-Zhao Lin, ..., Gang-Biao Jiang*. One-step removal of harmful algal blooms by dual-functional flocculant based on self-branched chitosan integrated with flotation function.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21, 259: 117710. (1区, IF=9.4)
6. Xia-Xiao Wu, ..., Gang-Biao Jiang*. Long-term antibacterial composite via alginate aerogel sustained release of antibiotics and Cu used for bone tissue bacteria infe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21, 167: 1211-1220. (2区, IF=7.0)
7. Shao-Jie Wang, ..., Gang-Biao Jiang*. Floatable magnetic aerogel based on alkaline residue used for the convenient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from wastewater[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0, 399: 125760. (1区, IF=13.3)
8.Yonglin Liu, ..., Gang-Biao Jiang*. A magnetic macro-porous biochar sphere as vehicle for the activation and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from contaminated agricultural soil.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0, 390: 124638. (1区, IF=13.3)
9. Yong-Lin Liu, ..., Gang-Biao Jiang*. An advanced sol-gel strategy for enhancing interfacial reactivity of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on rosin biochar substrate to remove Cr (VI).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9, 690: 438-446. (1区, IF=8.0)
10. Piao-Yang Cao,..., Gang-Biao Jiang*. Lattice-matched carbon dots induced the oriented self-assembly of Cu nanoparticles. Carbon 2017,118: 625-633. (1区, IF=9.6)
11. Jian-Fei Huang, ..., Gang-Biao Jiang*. Floatable, macroporous structured alginate sphere supporting iron nanoparticles used for emergent Cr(VI) spill treatment.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6,146:115–1229. (1区, IF=9.4)
12. Jian-Fei Huang, ..., Gang-Biao Jiang*. Facile Preparation of Amorphous Iron Nanoparticles with High Stability by Using a Biopolymer Matrix. Composi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 134:168-174. (1区, IF=8.5)
13. Jian-Fei Huang, ..., Gang-Biao Jiang*. A hydrogel-based hybrid theranostic contact Lens for fungal keratitis. ACS Nano, 2016,10: 6464-6473.(1区, IF=15.9)(封面文章,《中国科学报》、《中国科学基金》中文版及英文版、《羊城晚报》、《广东科技报》等给予广泛报道,被评为中山大学2016年度十大科技新闻。)
科研创新
发明专利:
用于突发性环境污染应急处理的快速吸附剂及制备与应用
(专利号:201510311796.7)
一种改性造纸污泥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专利号:201510311930.3)
一种用于土壤改良的缓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专利号:201510930470.2)
一种改性磷矿粉复合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201110156598.X)
一种水肥一体化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专利号:201110206569.X)
一种载药纳米胶束溶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专利号:201110206586.3)
一种抗肿瘤缓释药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专利号:201510927181.7)
改性聚乙烯亚胺及其在制备基因转染载体试剂中的应用
(专利号:201510312789.9)
一种改性β-环糊精/壳聚糖复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专利号:201510927045.8)
一种木霉孢子粉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号:201010139041.0)
一种农药降解菌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号:201310620600.3)
一种木霉滴丸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号:201010599527.2)
教学活动
1、负责研究生课程《生物化工》教学;
2、负责制药工程系本科生课程《药剂学》、《化妆品工艺学》、《专业英语》教学。
指导学生情况
1、指导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获得挑战杯全国三等奖一次,挑战杯广东省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三次,三等奖多次;
2、指导了一支研究生创业团队着手创办新技术型企业;
3、指导了研究生阮仲航(2015届)、黄健菲(2016届)获得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励;
3、指导了3届5名本科生林钻涛、黄晓仪、钟康、谭伟欣、黄锨航等各自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共9篇,引导他们走上科技创新的人生道理,同时他们的科研成果筑就了课题组早期艰苦创业时期的基础。
我的团队
1、与多家医院包括中山眼科中心、南方医院、中山三院、珠江医院、陆军广州总医院等有长期密切合作;
2、与广东多个地级市农业推广中心,以及多家企业开展了有实质成果的产学研合作;
3、与在美国、欧洲等就读博士的本课题组毕业生以及他们的国外导师组成了紧密的国际合作团队;
4、本课题组以开放、务实、共赢的精神随时欢迎校内外老师和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合作,期望在交叉学科领域解决更多的技术难题,结出绚丽的智慧之果。
5、科技改变生活,我国的国际分工成功转型亟需完成产业升级;材料是一切新技术新研究的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投身科研已成为平民家庭孩子改变命运的最佳尤其是门槛最低的奋斗之路。欢迎您的了解和参观,课题组很高兴提供各种新材料和新的尝试机会给各方实干人士。华农校内联系集群短号:669983。导师个人介绍主页链接:https://cme.scau.edu.cn/2018/1213/c6829a162706/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