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信息为主动公开的研究生招生宣传信息
目录
曹阳   更新日期: 2017年9月28日
曹阳,男,汉族,1958年4月生,四川江油市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毕业学历,教授,博、硕导。
工作单位   动物科学学院
邮政编码  510642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五山华南农业大学内
单位电话  020-85280275
邮箱地址  caoyang@scau.edu.cn
个人简介
曹阳,男,1958年4月生,籍贯四川省江油市。现为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省重点实验室昆虫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实验室负责人(PI),特种经济动物饲养(蚕学)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昆虫(家蚕)免疫和细胞自噬。
工作经历
1985年2月至1993年6月,在西南农业大学生物学部遗传教研室任教,1987年任讲师,1990年破格晋升副教授,先后历任生物学部副主任、学校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93年6月调入华南农业大学蚕丝科学系工作至今,1997年晋升教授,2000年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先后任职蚕业服装系副主任、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动物科学学院副院长,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心(RSTC)副主任,农业部热带亚热带蚕业研究室主任。2001年和2002年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Leeds大学进行短期合作研究,2002年12月应泰国他信大学邀请访问讲学,2007年3-4月应邀到台湾大学和台湾中兴大学访问讲学,2012年7月应泰国农业部邀请到泰国讲学和学术考察。
教育经历
1982年春在西南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前身之一)蚕学系蚕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
1984年12月在华南农业大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1999年6月在华南农业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在职攻读并获得博士学位。
获奖荣誉
1996年获得华南农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3),2002年通过广东省科学技术成果登记1项(排名第1),2003年参与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2),2016年参与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7)。
2010年被评为华南农业大学“十一五”科学研究先进工作者;先后2次获得“华南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表彰、1次获得“西南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表彰。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先后担任广东省诱变剂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现为《昆虫学报》和《蚕业科学》编委,《中国农业科学》栏目主审专家,国内外多个学术期刊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委,国家青年千人计划评审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市昆虫发育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百人计划”校外顾问委员等。
研究领域
2000年以前主要从事环境诱变剂致突变研究和昆虫生物技术研究。目前研究方向:1,昆虫(家蚕)免疫和病原致病机制-深入研究昆虫(家蚕)体液免疫应答模式的信号通路和病原菌突破家蚕免疫防御的致病机制;2,昆虫细胞自噬和凋亡的PCD机制-深入研究昆虫响应病原和其他环境胁迫的细胞自噬与免疫的分子通路。
科研项目
2000年以来,先后承担国家“973计划”子课题2项和“863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英国DFID资助项目、教育部项目、农业部项目和广东省项目等27项。2000年至今,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经费累计500余万元,主研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经费累计242万元及英国DFID资助项目3万英镑,以本人为PI负责的课题组(昆虫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实验室)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经费累计854万元。
发表论文
提出了昆虫抗菌肽家族主基因免疫诱导表达模式的假说,解析了家蚕Cecropins抗菌肽的结构功能关系。深入研究了家蚕变态发育过程中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基本特征,在昆虫首次揭示了家蚕自噬蛋白BmATG5和BmATG6具有与哺乳动物ATG5和Beclin 1相同的分子开关功能。
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或参与作者在国际著名期刊Autophagy(2010,2013,2016)、Scientific Reports(2015)、J.Biol.Chem(2015)及国际知名期刊Insect Biochem Mol Biol(2012)、Apoptosis(2011)、PLoS ONE(2011,2012)、BMC Genomics(2010)、JMCB(2010)、BMC Mol Biol(2009)、Gene(2006)等和在国内核心期刊《昆虫学报》、《中国农业科学》、《遗传学报》、《蚕业科学》、《遗传》、《癌变、畸变、突变》、《中国环境科学》、《科学通报》等发表论文63篇。迄2015年有引用统计数的SCI收录论文19篇,影响因子(IF)累计86.8。。
专著教材
曹阳,周安平著:系统科学的结构与方法-科学哲学角度的探讨,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6年
科研创新
参与获得公开发明专利4项。
教学活动
2013年至2015年期间:承担本科生课程(1)“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20/32学时);(2)“动物生物技术概论”(4/16学时)。承担研究生课程:(1)“昆虫分子生物学”(27/54学时);(2)“昆虫遗传与发育生理研究进展”(30/54学时);(3)“动物学研究专题”(6/20学时)。
指导学生
迄2016年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农业昆虫与病虫害防治专业、遗传学专业和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专业培养硕士毕业生35名和博士毕业生10名、出站博士后2名。
我的团队
本团队(昆虫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实验室)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博士后1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本实验室是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省农业动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蚕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PI实验室之一,主要从事昆虫(家蚕)和畜禽动物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与生物技术研究。
在过去10年中,本团队主要围绕昆虫遗传的体液免疫机制和变态发育的细胞自噬和凋亡(PCD)机制开展科学研究,为昆虫(动物)科学技术和鳞翅目害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靶标分子。在这二个研究方向,课题组在“十一五”期间先后完成国家“973计划”项目(家蚕)子课题1项、“863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2项和其他多项省部级课题,合同到位经费305.0万元。“十二五”期间,课题组在2011-2015年已签约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3项和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承担国家青年科学基金3项、广东省科学基金1项和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计划项目1项,合同经费282.93.0万元。 课题组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密切、学术交流活动频繁,近10年来先后与国内多所大学和意大利Insubria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等同行科学家互派学生或联合培养,在国际学术期刊合作发表多篇研究论文,研究视角快速进入国际前沿。
本团队在“十三五”期间,将继续发挥在昆虫(动物)免疫和PCD研究的优势,重点关注:(1)激素、营养信号和病原诱导昆虫体液免疫和细胞自噬的响应机制及关键基因功能;(2)昆虫细胞自噬体的组装机制及调控自噬发生的关键基因功能;(3)抗菌肽的生物技术应用。
长按下图进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