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信息为主动公开的研究生招生宣传信息
目录
王新荣   更新日期: 2017年9月27日
王新荣,女,汉族,1968年4月生,河南上蔡县人,民盟,博士研究生毕业学历,农学博士学位,教授,硕导。
工作单位   植物病理系
邮政编码  510642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植物病理系
单位电话  020-38297295
邮箱地址  xinrongw@scau.edu.cn
个人简介
王新荣博士,留学回国人员,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目前在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责任心较强,热心社会服务,组织能力较强,有行政管理经验。 熟练掌握英语和法语两门外语,热爱教学工作,科研创新能力较强,具有较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现任民盟广东省委委员、民盟广东省科技委员会副主任,民盟华南农业大学基层委员会副主委,兼任中国林学会林木病理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和广东留学人员(欧美同学会)理事。曾任华南农业大学国际交流处副处长。

本人掌握了热爱教学工作。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先后承担国际培训班、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不同层次的11门课的教学任务。已经毕业硕士研究生19名。副主编“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参与编写国家级教材1部。 教学效果较好。曾获华南农业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热爱植物病理学科研工作,申请及主持了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内外横向课题累计10余项研究项目。国内外发表论文约40篇,SCI/EI收录论文14篇。 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出版松材线虫病相关林业行业标准3部。副主编参加编写专著1部。参加了10余次国内外植物病理学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和越南、法国、葡萄牙、比利时、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植物线虫学研究单位和国内的植物线虫学研究单位,建立了较好的学术联系。曾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1篇。分别于1997年和2014年两次获得国家公派留学资格。
工作经历
2000.7-现在   华南农业大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现在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和教授。 现兼任中国林学会林木病理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和广东留学人员(欧美同学会)理事,民盟广东省委委员,民盟广东省科技委员会副主任,民盟华南农业大学基层委员会副主委,曾担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线虫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组长,2000土地资源管理班主任,资源环境学院科研秘书,民盟广东省妇女会副主任委员,民盟华南农业大学总支副主任委员和华南农业大学国际交流处副处长等。

1992.7-1997.9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曾任助理研究员,实验室副主任,从事林木病害和林木共生微生物研究和 “重点实验室”生物固氮工程和共生微生物实验室。
教育经历
2014/11–2015/11,法国农科院植物健康生物技术研究所,植物病理学,访问学者,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

2008/07-2008/08,加拿大McGill大学国际寄生虫研究中心,学术交流。

1998/10–1999/10,法国农科院植物健康生物技术研究所,植物病理学,访问学者,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

1997.9-2000.7    华南农业大学大学植物病理专业博士学位

1989.9-1992.7    南京林业大学林木病理专业 硕士学位

1985.9-1989.7    中南林学院森林保护专业 学士学位
获奖荣誉
2001-2005广东省级学会先进个人

2006年度华南农业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华南农业大学“十五”科技管理先进个人;

2010年度民盟广东省先进个人;

2014年度国家公派留学资格获得者;

2017年民盟广东省省委委员。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中国林学会林木病理分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

广东留学人员(欧美同学会)理事

民盟广东省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民盟华南农业大学基层委员会副主委

民盟广东省委委员
研究领域
分子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综合防控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171825、雌根结线虫调控其寄主巨型细胞泡化信号转导机制研究, 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771409、3-4龄根结线虫对其寄主巨型细胞的化学调控机理,主持。

3、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专题、2012045、 马尾松对松材线虫病的抗性研究,主持。

4、国家林业局标准项目、松材线虫PCR检测技术规程、2012-LY-139, 主持。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地区基金 31171825、转线虫凋亡基因水稻表达CED-3/CED-4激活过敏反应分子机理,主要参加。

6、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子专题、2006BAD08A19112、松材线虫病检测取样技术,主持。
发表论文
W. J. Ma,X. Yang,X. R. Wang*,Y. S. Zeng,M. D. Liao,C. J.Chen,S. Sun,D. M. Jia.First Report of Anthracnose Disease on Young Stems of Bawanghua (Hylocereus undatus) Caused by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in China. Plant Disease,2014,98(7):991.(SCI收录)

Y.S. Zeng,W.M.Ye,C.H.Li,X.R.Wang,Z.J.Du and Robin M.Giblin-Davis Description of Schistonchus superbus n. sp. (Nematoda:Aphelenchoididae),an associate of Ficus superba in China Nematology 15 (2013) 771-781.(SCI收录)

X.R.Wang,Yovany A.Moreno,H. R.Wua,C.Ma,Y.F.Li,J.A.Zhang,C.Yang,S.Sun,W.J.Ma,Timothy G.Geary.Proteomic profiles of soluble proteins from the esophageal gland in female Meloidogyne incogni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arasitology,2012 (42):1177–1183.(SCI收录)

X.R.Wang,X.Cheng,Y.D.Li,J.A. Zhang and Z.F.Zhang .Clonging argining kinase gene and its RNAi in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causing pine wilt disease.Europe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2012 ,134(3):521–532.(SCI)

L.Wang,C. Ma,X. R. Wang*.Growth charts of root knots and giant cells caused by Meloidogyne incognita in susceptible tomato roots in vitro.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mote Sensing,Environment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RSETE. 2011, (10):8292-8295.(全文EI检索)

X. R. Wang,X. C. Kong,W. H. Jia,X. W. Zhu,L. L. Ren and M. M. Mota.A rapid staining-assisted wood sampling method for PCR-based detection of pine wood nematode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in Pinus massoniana wood tissue.Forest Pathology.2010,40(6):510-520. (SCI收录)

X. R. Wang,X. W. Zhu,X. C. Kong and M. M. Mota.A rapid detection of the pinewood nematode,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in stored Monochamus alternatus by rDNA amplification.Joural of applied entomology.2010,135,(1-2):156-159.(SCI收录)
科研创新
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出版林业行业标准3部。

国家发明专利2项





出版的林业行业标准
1.王新荣 孙思 朱孝伟等。松褐天牛携带松材线虫的PCR检测技术规范.
         LY/T     2350-2014.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ISBN: 23502014
2.  王新荣  廖金铃 钟填奎 等. 2009. 松褐天牛防治技术规程. LY/T-1866-2009 .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    155066·2-19838
3. 王新荣  廖金铃 钟填奎 等. 2009.松材线虫病疫木清理技术规范. LY/T-1865-2009 .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 155066·2-19867
教学活动
按照学生要求,制定培养计划。 “爱心“贯穿在整个培养过程中。 实验室定期召开研究生工作会议,了解研究生的身心状态,讨论和检查研究生的课题进度,尽最大努力促使每一名研究生顺利毕业。
指导学生
从200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因材施教, 寓教于乐, 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全体硕士生按期获得硕士学位, 多数研究生在读期间曾获得优秀研究生称号。 已经完成指导19名硕士生,获得硕士学位。 毕业研究生已经成为业务骨干, 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的团队
实验室与国内外同行有广泛的合作。现在读硕士研究生5人。 目前和越南、法国、葡萄牙、比利时、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植物线虫学研究单位和国内的植物线虫学研究单位,建立了较好的学术联系。
长按下图进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