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6年9月12日
|
姓 名
|
曹藩荣
|
性 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63年8月
|
籍贯
|
广东大埔县
|
民 族
|
汉族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毕业
|
最后学位
|
农学博士学位
|
技术职称
|
教授
|
导师类别
|
博、硕导
|
行政职务
|
副院长
|
Email
|
prcao@scau.edu.cn
|
工作单位
|
茶叶科学系
|
邮政编码
|
510642
|
通讯地址
|
广州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
|
单位电话
|
020-85280208
|
个人主页
|
|
|
个人简介
现任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和华南农业大学茶业科学研究所所长。
获奖、荣誉称号
项目“提高茶叶品质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14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项目“提高夏茶品质的综合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和“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推广”分别获2012年和2003年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 “华南农区典型植物的他感作用研究”分别获1999年和2000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和广东省高教厅科技进步二等奖;“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推广”2003年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项目“提高夏茶叶品质的养分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2年通过广东省科技厅成果鉴定(粤科鉴字[2012]57号);申请了4项发明专利,授权1项,其中“一种提高夏茶鲜叶原料芳香物质的促进剂及其用法”2012年获授权(ZL200910214365.3)。2011年获中国教育改革研究会评为教育改革优秀教学论文赛一等奖和教育改革优秀教师;2000年获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和2003年,分别荣获华南农业学“教书育人”三等奖;2001年被评为华南农业大学“优秀实验室主任”。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兼任全国茶文化资源共享联盟副理事长;广东省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广东省茶叶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广州茶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广州茶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林协会茶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茶业品牌与竞争力评选委员会高级专家团专家。担任广东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技术指导茶叶专家组组长;担任广东省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的裁判员和“中华茶艺技能”大赛广东省分赛区的裁判长。兼任清远市茶叶行业协会顾问;梅州市茶叶行业协会顾问;佛山市茶叶流通协会名誉副会长;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顾问;广东岭南茶叶经济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福建安溪商会特邀顾问。
研究领域
茶树高产优质栽培、茶叶加工与生化、茶树生理生态及茶叶安全生产技术、茶文化产业园及旅游观光茶园设计。
科研项目
近五年来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8项,横向课题11项,总经费达150万元。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项目:(1)茶园现代综合管理配套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2)茶园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广东省科技厅--产学研项目);(3)外源胁迫信号物质提高夏茶品质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广东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持);(4)茶园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广东科技厅--重点项目子课题,);(5)利用外源酶提高大叶种绿茶品质的关键技术研究(广东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6)茶树品种嫁接改良及机械化采茶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广东省科技厅--产学研项目);(7)优质乌龙茶与红茶兼用自动化生产线研究与示范(广东省科技厅--产学研项目);(8)夏暑茶鲜叶加工技术示范与推广。主持横向课题项目:(1)现代茶园示范基地建设;(2)石正云雾茶优异品质的形成因素研究;(3)八乡云雾茶加工工艺自动化研究及适制品种的选择研究;(4)笔架山本地茶树品种红茶开发技术;(5)用笔架山本地红茶制作奶茶关键技术研究;(6)台山古兜山茶树品种的鉴定选择及适制性加工工艺的研究;(7)海南农垦新型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建设—茶叶;(8)大埔县优质红茶生产基地建设;(9)适应现代茶园示范基地建设(10)高产优质茶园综合管理技术推广;(11)微生物肥对茶树生长及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发表论文
近年发表论文50篇,其中教改论文3篇,SCI收录论文4篇,核心论文10篇。核心论文代表如下:
①不同定剪方式对茶树树冠培养效果的影响.. 中国茶叶1999(4)
②微域环境对单枞茶新梢生长与品质的影响.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23(4)
③茶角胸叶甲适度侵害对岭头单枞茶鲜叶内含物的影响.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6(4)
④茶角胸叶甲侵害对岭头单枞茶香气成分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 2006,
⑤ 水分胁迫诱导岭头单枞茶香气的形成研究.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
⑥适度低温胁迫诱导岭头单枞香气的形成研究.茶叶科学.2006.
⑦Aromatic Component in Fresh Leaves of Lingtou Dancong Tea as Induced by drought stress .Frontiers of Agriculture in china.2007
⑧Effects of different autotoxins on antioxidant enzymeand chemical compounds in tea (Camellia sinensis L)Kuntze.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11,25,10(38)
⑨ Testing of disease-resistance of pokeweed antiviral protein gene (PacPAP) in transgenic cucumber (Cucumis sativus).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1,18,10(36)
⑩Autointoxication of tea (Camellia sinensis) and identification of its autotoxins Allelopathy Journal,2011, 28 (2)
出版专著和教材
出版论著和参编各种教材6部:
①《茶树病虫防治学》(中国农业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②《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③《茶经营之路》(广州出版社)
④《名优茶叶栽培加工技术》,广东科技出版社)
⑤《茶树栽培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国家“十一五”教材)
⑥饮料植物栽培与加工技术》(农业出版社,全国统编教材);
教学活动
主讲课程 :主讲茶学专业课程共6门,其中研究生课程3门:《茶树高产优质理论与技术》,《茶学专业英语》;《植物饮料资源》。主讲本科生课程3门:《茶树栽培学》,《茶树病虫害防治》;《茶艺馆装修与设计》。
指导学生情况
第一导师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专业竞赛二等奖1项;省级专业竞赛(茶艺)金奖(一等)2项;银奖(二等)2项